元知网
主题 : 东渔:晨晓凤鸣,诗人窦凤晓的“心经”
级别: 创始人
0楼  发表于: 2017-01-22  

东渔:晨晓凤鸣,诗人窦凤晓的“心经”

《心灵状态》
◎ 窦凤晓


有楼群。有树。有早起的
环卫工人。有晨雾(雾霾不分)。有零星雨。
有烟。有黑暗中金光闪闪的星星。有猫。
有静止的车轮。有脚步。有风。
有寒暄招呼。有短路(忽闪一下)。
有窗。有门。有沙发。有灯。
有地板上的画册。有厨房的滋滋声。
有孩子的啼哭。有白发几根。
有镜子(被渐渐蒙蔽)。
有水龙头(午夜12点之后禁止打开)。
有电视机喋喋不休。
有电视中的楼群、树、人群……
有和平。有梦。有团花锦簇……
有遥远。有高空跳伞。有低声叹息。
有挣扎(愈挣愈紧)。有捆绑(无绳之绳)。
有逃亡(一张单人床大小)。有流放(三分钟梦魇)。
有被拆毁的:家园、果园、花园、伊甸园。
有怀疑。有犹豫。有见风使舵。
有害怕(各种怕)。有呻吟。有匍匐。
有笔(长期处于过度搁置状态)。
有喉咙。有时钟滴答(倒计时器作响)。
有鸟儿叽叽喳喳。有途经某处突然坠落的鸟儿。
有断首而鸣的鸟儿。有不明飞行物像鸟儿,
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
有健忘的头脑和健壮的食欲。
有继续飞(队形混乱失序)。
有随风飘(旗帜的潜伏身份凸显)。
有模具(巨大的、隐遁的模具)。
有自焚(名之为艺术)。
有权势蓝、欲望绿。有虚拟红、妄诞粉。
有“人性”的帽子(压紧“意识”黑发)。
有油画棒继续画:
有大地。有山。有云层。有钢蓝色的海。
有牙齿。有手。有脚。有影子。
有迈开的步子。有张大的嘴。
没有呼喊。也没有回声。

(2014-11-20)


【东渔赏析】

对于窦凤晓的诗歌,因其修辞的多样性,暗喻延伸的不确定,使得任何第三者的涉入都极易造成误读,所以,她的诗歌本人不敢轻易品评,但感悟是每每都有的。这一首之所以让人倍加推崇,凸显于它的自我呈现,因此也不需本人妄加意义。

以“物”寄“情”历来是诗歌的承载,而“情”的泛滥必然导致主观的超载,相对来说,客观的“物”更能引导自然的升华。《心灵状态》即是一首由“物”主导的诗歌,更多的形态是“物”的自然发散,掩饰了特定的指向,更加循道隐秘,也开阔如个人的宇宙。其中的“物”既有平面的铺展,也存在立体性延伸,比如电视机里的幻像,油画棒画出的物像。在此,“物”推动了情绪,情绪化作新的名词,又重新表现为物像,比如其中的“挣扎”“流放”“怀疑”“犹豫”等,但在这里似有词语琐碎、重叠的缺陷,也可能是作者刻意而为,为了情绪的高密度集结,以重复加深重视。

所有的情绪可以归结为一个名词——“恐惧”,它缓缓升起来,由开始的平静庸俗,忽闪出轻微的思绪短路、镜子蒙蔽、水龙头禁开几种阻碍感,紧接着才是暴力倾向,“拆毁的家园伊甸园”“倒计时器滴答”“过度搁置的笔”“突然坠落的鸟”“断首而鸣的鸟”,这些意象等同于末日幻像,还原了“各种怕”,直到恐惧的高潮轰然扑面。虽然其中某些暴露“意识形态”的词语打破了诗的本真,有主观操控的嫌疑,但“物”的自发性仍然盖过了一切,像轰隆隆满载的火车开了过去,而风中遗留的影迹,早已刻画于观者的脑际深处。

此诗中,在“电视机”未出现之前,似平淡铺展一个小人物的家庭生活现状,而后呈现的是“电视机”之内、生活之外的魔幻世界,最后回归到“油画棒”世界,预示着又回到现实,即便是虚晃的画作场景。此诗的回环结构便梳理出来了,如下:
        现实1——魔幻——现实2

然而,现实2还可以回溯到现实1,犹如电影里的首尾环绕,环型设计将使文本更深邃。提到中间的魔幻主义色彩,就要必须指出,现实的残酷犹似魔幻的书写,换句话说,这种诗歌语言昭示的末日恐惧正是现实的体现(在中国从不缺魔幻的土壤),跟我们读拉美魔幻主义文学的体会很相似,他们的魔幻就是他们的现实,现在轮到我们的魔幻变为我们的现实。于是大家都会看到,我们的现实所带来的恐惧堪比魔幻。结尾处虚实结合的“山水画”,何尝不是我们渴望回归的“桃花源”。然而画作是没有回声的,现实的无奈亦是如此。

让我们拂过前面眼花缭乱的68个“有”,且看后面这两个“没有”,亮点突显,一下子就开阔了。“没有呼喊。也没有回声。”如此悲戚凛然,虽然“有张大的嘴”,却没有“在细雨中呼喊”,也没有“高山流水”的回声,这不只是舞台上琴瑟无应的落寞,或者另有映像:陶渊明抱头立在荒原之中,四面楚歌倏地响起来了……亦或,更加开放的各种荒诞感席卷而来,这才是诗的私密之美妙。

窦凤晓深受国外现代诗的熏陶,在那里吸取了过多营养,也传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味。感性与睿智的交叉使然,使得文本焕发循序渐进的美感。她诗歌里的女性意识也很独特,少有幽怨风情,多了一些思辨解构,乐于试探深度意象的运作,因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窦凤晓把控语言严谨有度,善于选择曲径通幽的技巧,遵循或开创词语的轨迹,以一种更深刻的姿态抵达诗。为此,她称之为“词语的夜晚”,夜晚因为幽深而显得私密,当词语担负了更多的枝蔓,茂密的大树便诞生了,更多旺盛的迹象也在酝酿之中。

窦凤晓作为一个心思敏锐的诗人,游走在公园里,目视花草静物,低身于生活中,萃取散步途中的犹疑沉思、书堆中旳闲暇顿悟,把阅读和诗意的收集当作行为日课,不断地复习积累,似淡淡兰香,似醇醇美酒。其中斟酌所得的金句亮点很多,比如透出深邃感怀的——“花园乃别离的尊称(出自《花园》)”;铿锵决然的——“太冷了。爱吧,先纵火取暖/然后,用灰烬文身//从嗜好中找到天堂/旧天使站成一排,缓慢地解除你的脸(出自《犀牛带着花环》)”;微妙思辨的——“在山水与修辞间优裕地举棋不定。(出自《忧愁课》)”,以及“而孤独曾严厉地规定了同行者的模样(出自《鹿群穿过森林》)”

莒县曾是文化昌盛之地,底蕴丰厚,书法家、画家、作家、诗人层出不穷,窦凤晓就来自这座文化故都,当然自有传承下来的优良因子。当她踏上日照海滨,又多了海风的洗涤,处在浮躁的城市中心,寻觅一丝静谧,何尝不是专注于修道。犹如黄海深处沉淀千年的沙砾,暗自发出珍珠般光芒。星海岸堤,晨晓凤鸣,是谁独自在公园里踱步幽思,当她融入自然那一刻,不禁将“散步经”悠悠默诵。
描述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