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情史》
2、《独行客》
近期读书《深情史》《独行客》
在薄情的世界上,感觉自己变的越来越刻薄。
不是世界变了,是世界的源力变了。当爱变成一个不好描述的字时,是爱的能力出了问题。
我读完这两本书,确定喜欢这两个作者。
某天警觉对工作也如面对书写和潜在阅读对象——爱的对象,这发现简直把自己惊呆了,既无法审视自己,也无法改变自己。
阅读,仍居于不可撼动的地位,虽然时时必须为琐事让位、为劳动、锻炼、工作,以及各种作让位,但最终还是居于不可撼动的地位。记起2017年春天某次谈话,内心的热泪如何汹涌成河而外表不得不保持着肉眼能够识别的平静,就知道时间会奉还以好的东西。于是我决心努力改变自己。当一个人终于认清“改变自己”是当务之急,并几乎成为一个多人事件,私人行为部分地变成了公共责任,那么变革就变的刻不容缓。
3、《我们仨》
上次去北京看小可,带他看了俩展,第二个展,五棵松的国际新锐设计力量展;旁边有个书店,熙来攘往的许多人。我陪小可进去选他的书,无非是漫威的绘本之类——看到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封面略带劲道的轻盈的特种纸,内页也轻,字号也舒适——非常符合阅读了。然而摩挲良久还是放下,决定回来当当。
开篇是先生写钱媛和钱钟书如何离她而去——一个耄耋之年的老妇,喃喃在书里纸上再次向两个至爱之人道别。杨先生说钟书先生知她爱做梦,特令她做了一个千里长梦:“我一个人想念我们仨”。
彼时,我的家不知不觉中早已沦陷了,明里一个光景,暗里又是一个光景,一时之间鬼影幢幢。
6月14日晚间,我刚刚睡下,忽听耳边有清晰的喘息声。闭眼思忖的确是锁了安全锁,遂又沉沉睡去——可是,醒来怎么样呢?醒来,不会是斯嘉丽“新的一天”,太阳照常升起,只会是惨烈、惨烈、惨烈。那两天,我的脑袋原地转了一百圈,想到一百种可能,又觉得一百个放不下。记起爱玲的诘问“你不给我安稳?”有些人天生钟灵毓秀,但埋没在生活里,不出几日不过是芸芸若草芥,无生无死般生来如此。
你不给我安稳?心疼爱玲三秒钟。
但读杨绛先生这本书,我内心深处与她一起恸哭。她心上的血泡仿佛已经移植在我的心上。我从没想过我的心有这个敏感度,一时之间竟然痛到不知道痛。
若说,谁的生活不是刀光剑影的呢?活着,谁比谁更容易一点呢?不,不要比较。我觉得自己应该强大起来。果然我觉得我好像好些了,且让我借这错觉,多轻松一会儿……
4、《一个人的村庄》
刘亮程老师这本书,被我安置在某处,一天读一小页。
关于诗歌已经很久没有专门捧卷,但听得较多。
5、《今生今世》
旧书,再找出来,再读。看能否跨越偏见读出新的理解。
6、《西方的智慧》
7、《当我谈跑步时我谈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