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知网
主题 : 谢颐城诗歌分析:《两者交互》
级别: 创始人
0楼  发表于: 2022-10-20  

谢颐城诗歌分析:《两者交互》

窦凤晓:两者交互

两者交互叶片花茎根和泥土而花瓣状
嘴唇禁区两者交互深入探讨各种世界性问题而嘴唇禁区
两者交互梦中落雪镜中,脚印对峙而嘴唇禁区
两者交互相对塑成镰刀样的无理数而嘴唇禁区
两者无可交互存在至直井之境止境而嘴唇禁区
四十年后大多无事穿堂风交互吹彻而嘴唇禁区
2015.6.30

【简析】
10.5我在今日头条发表了《窦凤晓诗歌阅读第一起》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50792536473403904/?log_from=daf38d4cd1017_1665766053788

其中提到:我是从《今天》读到窦凤晓的,那七首诗都是2015年的旧作,更抓眼,似乎更值得点评。……《今天》选编的诗并不都是好诗,杰作,并不能证明一登龙门声价十倍。但窦凤晓的诗,却是我近来读了很多中文诗,包括很多大名鼎鼎的,发现的一个有特色的。这可能是很高的评价了。

今晚特意找出《今天》发表的那七首诗重读,看看我的第一印象是否准确,读到第二首,我就开启点评模式了。如果你拒绝晦涩的诗,可以走开。我为了验证第一眼印象,不得不硬啃这枚晦涩的坚果,以验证它是否有内容,可食,有滋味?我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先把它整理成一个可读的模式,如下:

两者交互叶片花茎根和泥土而花瓣状嘴唇禁区
两者交互深入探讨各种世界性问题而嘴唇禁区
两者交互梦中落雪镜中,脚印对峙而嘴唇禁区
两者交互相对塑成镰刀样的无理数而嘴唇禁区
两者无可交互存在至直井之境止境而嘴唇禁区
四十年后大多无事穿堂风交互吹彻而嘴唇禁区

再尝试加以标点:

两者交互,叶片、花茎、根和泥土、而花瓣状嘴唇禁区
两者交互,深入探讨各种世界性问题,而嘴唇禁区
两者交互,梦中落雪,镜中,脚印对峙,而嘴唇禁区
两者交互,相对塑成镰刀样的无理数,而嘴唇禁区
两者无可交互,存在至直井之境,止境,而嘴唇禁区
四十年后大多无事,穿堂风交互吹彻,而嘴唇禁区

“两者交互”究竟隐喻着什么?是男女两性的交互?还是作者读者的交互?还是诗人世界的交互?还是形而下与形而上的交互?由“嘴唇禁区”看,这首诗还是偏于暧昧的,似乎不涉及政治的暧昧。但第二节的“深入探讨各种世界性问题”又把我们引入这个主题了。

第一节由“叶片、花茎、根和泥土、而花瓣状”引导我们似乎进入的是植物“根和泥土”的交互,“而花瓣状嘴唇禁区”,花瓣的形状倒令我们联想到嘴唇禁区的想象。

第二节由花朵立即跳入“各种世界性问题”的“交互深入探讨”,这“两者”耶谁?而“嘴唇禁区”又禁在哪里?似乎完全跳出爱情的暧昧的小话题之外了。“深入探讨”是我惊叹诗人进入汉语已这么深。

第三节是不是应当这样读,较有趣味:“梦中落雪,镜中脚印对峙”,梦中和镜中,落雪和脚印形成对峙,这样的境界是可以成立的。两者交互可以是梦中和镜中的交互,而嘴唇禁区可以和脚印对峙呼应。

第四节的“相对塑成镰刀样的无理数”就更无语了。“相对”与“交互”意思相近,甚至可以组成“互相”一词,这儿文字是可以有几种读取可能的。但什么是“镰刀样的无理数”?无理数是除不尽的无限不循环小数,除不尽是镰刀样的特征吗?而无理数与嘴唇禁区又是什么关系呢?除了无理还是无理的意思吗?

第五节出现了全诗最大的一次变调:“两者无可交互”:“ 存在至直井之境止境”,这里应该读成:存在至“直井”之境,止境,还是:存在“直至”井之境,止境;两种读法似乎都可成立。井之境或直井之境,没有本质区别。这儿的好处是呼应了第二节的“梦中落雪,镜中脚印对峙”的“镜中”,因为“井之境”也是“镜中”,如果到了“井之境”的“镜中”,就“两者无可交互”,大概就进入形而上学的境界了。这大概是我被这首诗的晦涩唬住了的一个重要原因,我感叹于诗人的汉语言敏感和形而上修养。

但第六节完全推翻了以上所有的推理,不仅“两者交互”没有了,“两者无可交互”也不讨论了,出现的是全盘虚无主义否定:“四十年后,大多无事,穿堂风交互吹彻,而嘴唇禁区”,如果“两者交互”了“四十年”还“大多无事”,那就真像是“穿堂风交互吹彻”而已,“嘴唇禁区”恐怕会永远禁下去了。这首诗应该是对“两者交互”、“嘴唇禁区”的感叹与微讽。晦涩是晦涩,但是不是不可读。

这首诗的理想排版形式应该如下,对否?窦女士:

两者交互

两者交互叶片花茎
根和泥土而花瓣状
嘴唇禁区

两者交互深入探讨
各种世界性问题而
嘴唇禁区

两者交互梦中落雪
镜中,脚印对峙而
嘴唇禁区

两者交互相对塑成
镰刀样的无理数而
嘴唇禁区

两者无可交互存在
至直井之境止境而
嘴唇禁区

四十年后大多无事
穿堂风交互吹彻而
嘴唇禁区

这样才达成诗的理想形式。窦女士是现代诗的残雪。
不管晦涩也罢,朦胧也罢,窦女士玩汉语真玩出了点真东西。我想,这首诗分析到这种程度,能懂的都懂了,不能懂的也就不必读了,弃之可也。

从便于理解,这首诗的正确形式应该是:

两者交互,
叶片、花茎、根和泥土、
而花瓣状嘴唇禁区

两者交互,
深入探讨各种世界性问题,
而嘴唇禁区

两者交互,
梦中落雪,镜中,脚印对峙,
而嘴唇禁区

两者交互,
相对塑成镰刀样的无理数,
而嘴唇禁区

两者无可交互,
存在至直井之境,止境,
而嘴唇禁区

四十年后大多无事,
穿堂风交互吹彻,
而嘴唇禁区

这样排列,这首诗就不像看上去那么晦涩了。由此可见,晦涩,有时是诗人有意为之。

by谢颐城
2022.10.15






转载于微信公众号《现代诗作坊》(2022-10-16)


附原诗:





两者交互

两者交互叶片花茎
根和泥土而花瓣状
嘴唇禁区

两者交互深入探讨
各种世界性问题而
嘴唇禁区

两者交互梦中落雪
镜中,脚印对峙而
嘴唇禁区

两者交互相对塑成
镰刀样的无理数而
嘴唇禁区

两者无可交互存在
至直井之境止境而
嘴唇禁区

四十年后大多无事
穿堂风交互吹彻而
嘴唇禁区

描述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