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后小小的
不安
空荡
野鸽子般的浮云
回萦在
他曾经躺过的地方
她试着躺下来,
把身体放软
一点点地
复苏并且回到
复苏以前
(窦凤晓《证据》)
我试着从窦凤晓诗集《天边的证词》挑选一首诗来证明一个读者可以发现作者怎样的写作方面的意识。这首诗很快进入了折页名单。得益于把写作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点上,写一件极为细小的事情,一个心理活动所需要的那么一刹那被作者从飘渺无踪的时间湍流中摘录出来,让我想起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刚刚还试着在网上搜索了两个小节一读。我不知道一个女人会从哪些角度审视一个男子的美妙,这种换位思考始终不得其法,但这首诗所谈论的女主角对一个男子气息的挽留,也不见得给予了我一个确切的答案。我猜,这首诗所针对的人事不一定是作者刚刚经历的,也许,她也是正好看完了张爱玲的几页小说开启这个活法的。她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女人通过男子留下的褶皱——被单上的褶皱,既可以是鱼水之欢后的证据,也可以是单相思的恋物癖证据——去抚摸自己身体上由浅入深的欲望,抚摸附着在自己身体上的光阴荏苒。全诗只有一个标点,就在“她试着躺下来”之后,视觉效果是,那就是一只坠落在床边倒放的靴子。诗的前半程是在刻画一个“地方”,拖延着“她”的介入,而在诗的后半程则是对“以前”的追溯:一个被人参与塑造的空间最终带给人的荒谬和空荡的时间,想必这也是仅有的能够回到以前去的通途。“回萦”和“复苏”的携手,也是这首诗的推力之一,但是,“回萦”是有目的地的,可“复苏”则需要费思量,是复苏一个女人最初的欲望,还是重温初吻或刚刚的狂吻所带给人的柔软如酥?诗的标题之所以叫“证据”,也暗合双关的性质:其一,“地方”是男子留下痕迹的证据;其二,女人用身体去覆盖男子留下的褶皱,也构成了某种心理活动的证据;其三,这首诗还是一次爱恋的证据,或者是诗对某篇小说、某个生活场景具备谋篇布局能力的证据;其四,对于她个人来说,一个善写短诗的作者,这首诗还证明着她为诗集注入了另外一种可行性。
收藏于 201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