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知网
主题 : 阿美:天边有另一个我——读米粒的诗《天边的证词》
级别: 创始人
0楼  发表于: 2015-07-28  

阿美:天边有另一个我——读米粒的诗《天边的证词》

和米粒做朋友已经五六年了。令人气闷的是,当我们陷入某种疯狂的时候,她总是在一旁抿着嘴笑。从不参

与,也不离开。有博友给她起名:微凉。她有时也笑自己,作为一个诗人,自己太“正常”了,不爱疯癫。

有时候,我无比的佩服她,一言半语,总是那么中的,让沉陷其中的人恍悟。读米粒的诗,才明白她的样貌

,她是一个沉思者,对事物有着由此及彼的洞悉,远离了无谓的纠缠。《天边的证词》让我们的友谊更深。



读米粒的诗,让你觉得世界是这样的安静,安静到让你可以呈现出自己的内心。那么大,那么远,那么绚丽

。它是一阵风,一滴雨,一枚翻转的树叶,一朵飘逝的云和远去的背影。所有在米粒眼前所见到的,都会进

入她的诗中。但远不是风雨云影。它们被米粒捶打出了魂灵。好像梅花被酿出了酒,有诗的沉醉。也像梯子

,通过诗行,抵达真相的天庭。诗是思的言说。几乎是在每一个独处的时候,甚至是在和家人、朋友团聚的

时候,内心的对话已经展开:和沙发上的袋鼠,窗外的芦苇,树木的阴影,杯中的红茶,她是那样轻易地划

过现象的藩篱,融入庞大的天地交响曲之中。



米粒写诗极快,好像来不及抓住片羽飞鸿似。思维的弧线弯曲锐利,有白光闪耀。她的诗,结实的像一块石

头,是直往水里沉的那种;当然,也有力的击打着你的视线。她的诗,沉静内敛,不枝不蔓。就像一把剪刀

,剪去了所有的不确定性;从容不迫,有击水三千的穿透力。与现实保持着必要的距离,显得有些冷。形而

上的抽离、转换,非常自然,毫无生硬的感觉。已经达到了自然流淌的功力。这应该是长期磨练的结果。读

来非常的享受,忍不住有与人分享的冲动。



《浇水记》里的那种庞大的时空观,非常的有趣。“雨在雨里飘/最小的海聚在一起/开大会/落叶沙沙/是季

节在唱票”。将滴雨想象成最小的海,这是很惊人的,而“你带着雨来”这俨然是和造物主对话了。很难想

象这样的诗人会不自由。



在《花开花落》里,她写道:“树木和流水相互低语,天使列队出走,不用手执蜡烛就回到他们中间,她自

动脱离了生活的繁琐,无需指引。 她说出灵魂,畏惧,爱。孤单单一个人,悬挂在众人头顶的纸天使那样近

,试图抵制时代的诋毁。令人震悚的熟悉感。某一分钟,我就是铁栅门前徘徊的这一个:身体前倾,急于对

未知的方位,奉献出未知的精髓:与世界绝对的不和解。”这里的不和解,不仅包括免于生活的平庸,更多

的指的是诗意上的陌生感。时刻保持一种另样的眼光,从而使诗得以诞生。这首诗也是诗人的写照和宣言。



《变化之日常》表达了对生活的看法,诗人写道:“在旧事中悔恨,一定是因为站得不够高。若是投身到云

中,看一看风,和风下面千沟万壑的国家,几秒钟可到达,可离开,并以几何的速度 达到更远。你会惶恐吗

,还是更快慰?”——所有的悲欢离合都是因为靠得太近、太执着了。这种必要的距离,是生活的智慧。远

,并不就是冷,而是像火山,用冰冷的外壳,包裹住浓烈的内心。远即近,冷即暖。



因为灰烬,所以唯美。《蝴蝶》写道:“蝴蝶有树叶的样子。静止着,翅膀紧闭,按耐住 内心滔滔的绚烂—

— 正如藏在树木之中的火,藏得更深的灰烬。灰烬中 树木回应着月亮,微微的,摇曳 摇曳,摇曳。”蝴蝶

和树叶的辉映。彼此的映照,是生与死的对答。然而还不止这些,遥远的月亮,神秘的呼应在不为人知的地

方。很妙。很敏锐,很写实。也很空灵。有禅意。最后一句,动感绵长。然而还不止于此。不止是蝴蝶,不

止是树叶,其实,每一首诗,每一个意象都是诗人自己。都是诗人精神的投射。或者,也是读者自己的投射



《长条状细小的女人》:“在风里她转动着风湿的身子 为尚未完成的工作一遍遍抱愧:这得益于她的勇敢,

她并不明白 这多么危险。白云浮动 要求她重新学习有关放下的教义”。这首诗非常的动人。母爱的浓烈,

只能让人远远的去感受,否则,就要融合其中了。必须保持距离,直到母亲只剩下“长条状细小”的形象。

让人唏嘘。



在《九月十日的云》里,她说,“你应该看一看那么美的云。”——“整个下午 我从城市的一端移到另一端

一个平复的大海 让我很想飞到天上 如果 不曾深入这个下午 不曾从这个下午的幽香中醒来 有痛苦地度过一

小段时辰 那么,我就不曾爱过 这些云。她们浮荡如鸽子 并不按照某一个轨迹飞 它们有自己的季节,开自

己的花 并湮没于自己的意外 零落而又阔达 我疾驶在云的下面  仿佛多年来一直这样流逝着”。这首诗非

常的感动我。“零落而又阔达”,让我感叹良久。一辈子,一句话。开始是“浮荡如鸽子”,平静安详,“

开自己的花,并湮没于自己的意外”,默默的度过,不为人知,不求阔达。“这么多年来,一直这样流逝着

”,美好而残酷。两个“不曾”表达了压抑已久的情感,近乎悲怆。然而,始终是平静的表达。



我对米粒说,她的诗,是女性诗,温润而持久。细腻、敏感、唯美,决绝,是对生活的一种美学思考。几乎

每一首都让人驻足停留,沉浸、感叹。我感到,有一个诗人朋友是一件多么美好多么值得庆幸的事。你的所

有的喜悦,悲伤,怜爱,向往……,诗人都替你美好的说出。这就是我们爱戴诗人的原因。

收藏于 2011-12-06
描述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