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陈依达
多年前的雨依然下着:
此次晤面,小雨正好浸润
彼此根茎、枝叶。季节难得
依旧青翠:我用一枝开得正当时的
玫瑰色三角梅,跟你宝蓝色的裙裾
对暗号。在思想的灰色外套下,玫瑰与宝蓝
的蕴积不失为一种优雅的中和。我们的诗
从未缺乏中和,只欠一个交集,赋予
书写者一次宁静的奇迹——
在喧嚣之外,我们短暂地联手
抟同一个阿莱夫,透彻的内核。
为何不天问:从
“淤泥中的九天之眼”中*1;
“从嗜好中找到天堂”*2,
世界已备下无数大海,供我们溯流。
“水下某处,通向海的史诗”*3,
你将海折叠成尺度,丈量词语耐受力
可以承受多少帕斯卡。词语
昏睡不醒,突围有些简慢,回归又有些
鲁莽,有时不得不囿于性别的偏颇。
我们对于食物的理解略通于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4。
又谈他者的影响、花事、竹影,
以及恋爱和倾心——小行星不可避免地
撞上地球,替我们伪装天意的震颤。
而色彩猛烈,绘画是另外的语言,我们
将两小时坐进另外的时空维度,深刻领略
“死灰吹不起”*5,诗神的通牒里
夹藏的秘密花园,仿若已超越诱惑。
应该有更清冽的风袖来灌满口,
助力这种神秘的自转,因为
无论多年的偏执多么谦卑,怀揣一个
因自转而涌动的白色大海
感觉还是美妙极了
2015-12-2
*1:陈依达《超越荷塘》
*2:窦凤晓《犀牛戴着花环》
*3:陈依达《超越荷塘》
*4:苏轼《黄州寒食帖》
*5:苏轼《黄州寒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