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知网
主题 : 随记【4】
级别: 创始人
0楼  发表于: 2012-06-27  

随记【4】

·我试图观看这个时代,在一片混沌的星云当中试图拨出一小片空地,露出一点私心向往的东西,比如人权、自由、信任、善意的构建等等,在宏观状态下真挚地期待着无愧于“人”的一点对应
·“诗歌,这座浮桥,架设于你不解的自我和你不懂的世界之间。”——阿多尼斯
·生命逐渐进入无蝉的情境
·“文学形式的改变导致另一种发生”,那,读书吧。寡人,读到父亲的那几首七律简直让人痛不欲生。对不起了
·她受不了诱惑又去买了花衬衫,这下犯了大错误了
·如今风变成了石头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无论我唱的多么难听,你都会认为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吗?”“当然,那还用说。”
·一个有条件的上帝
·“所有的艺术形式之中都堆着爱情的累累白骨”
·必将用很长时间来发现:寂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
·天空里有意味深长的蓝。那么高的地方,却像是有些什么直拴在人的心脏上。
·如何获得普遍性?朵渔解释:必须通过语言的思辨,质疑,思考,以及作为思考的结果——思想进入诗歌,才会带来普遍性,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普遍的事物和周围的环境的朦胧的感受”。思想的进入依赖于对事物本身的认识能力,和对充满矛盾与冲突的社会世象的整合统一。
·对照阿多尔诺的《文学笔记》里的一句话:“仅仅只是个人的激情和经验的流露,还不能算是诗,只有当它们赢得普遍的同情时,才能真正称得上是艺术”,拉金进一步阐释了它:“写诗包含三个阶段:首先是当一个人对某个情感意念着了迷,并被纠缠得非得做点什么不可的时候。他要做的是第二个阶段,也即建构一个文字装置,它可以在愿意读它的任何人身上复制这个情感意念,不管在任何地点或任何时间。第三个阶段是重现那个情景,也即不同时间和地点的人启动这个装置,自己重新创造诗人写作那首诗时所感受的东西。这些阶段是互相依存和缺一不可的。如果没有起初的感觉,就没有东西可供那个装置去复制,读者也就体验不到什么。如果第二个阶段做得不好,那个装置就不能交货,或只会把很少的货交给很少的人,或在一个短得荒谬的时期之后停止交货。而如果没有第三个阶段,没有成功的阅读,就很难说那首诗实际上存在着。”
·柏桦诗之三法:词法、句法、文法。词法首要是精确,一个词的关联性、丰富性、暗示性及意外性都应从精确中来,至于它是否打动人,有甚好,无也没什么不好。句法对任何一个诗人来说都需天天练习、摆弄,从中找到几套最宜于个人呼吸的系统(这里的系统亦可说是节奏)。 (少文法……)
·“天性中的固执使人热爱生命,让每一天都有它的价值,学会喜欢生活……它是经过检验的生命价值,和呼吸一样有效。应对所有外来状况危机、生长于内心的生命欲望也是王,一个难以驾驭的王。我了解他,所以从来没有尝试用语言去表达,我把他的名字藏了起来。”
·罗兰巴特:在语言中自如地滑翔。怎么界定这个滑翔的意思?文字到一定的程度,很容易形成一定的积习。这个积习两个来源:一个来自外部的信息入侵,一个来自个体的文字惯性。它像一种痼疾,而滑翔却是一种有效的抗拒——这样说,滑翔是文本积习的掩体
·大题材、大词与“世俗的技艺”
·作家阿城在查建英的《八十年代访谈录》里说,他父亲在看到他写的《棋王》后,批评他在小说里提到巴尔扎克,捷克。伦敦。“知道而不显写,是一种修养。就好像写诗,用典,不是好诗。唐诗不太用典,并不表明他们不知道唐以前的典故。你看李白,李贺,直出,有自我的元气。”
·难题是如何在熟悉的事物中发掘惊奇感。要是能发现奇迹的话,那就不谛于重新建造一座金字塔了。诗歌也是如此
·多多: ——活人告诉不了活人什么,不会有什么伟大的话语,去找死人吧,他们没有死,活人很可能是死了,早已经死了。
·多多: ——诗人一定要有一种迷狂,就是强烈的自转,就像一个球,你自转一放慢,外界就侵入,你就纳入公转,然后就绕着商业走,绕着什么走,就走了。自转,我抵抗你们。
·【杜月笙看人秘籍】1.一群人中最安静的人,往往最有实力。2.胆小的男孩一般能成大事。3.打仗前思后想才是帅才。4.流泪的男人一定有爱心。5.爱骂人的人,内心都很恐惧。6.不吸烟不饮酒的人,都很自私。一般不可托终生。7.重情之人,难有爱情之幸福。当你说岀爱字,你就处于被动。
·小可的笑话:有一个小孩,他放学回家,做完作业,玩完就睡觉了。他做了一个梦,在梦里又做了一个梦,在梦里又做了一个梦,在那个梦里又做了一个梦,在那个梦里又做了一个梦… …有一天他醒来了,说:“我直到21天,才从所有梦里醒来!”
·玫瑰的哲学告诉我们,爱既要有花,也要有刺。而且据说真正的玫瑰是无香的。这是一则关于慎独的隐喻,告诫掩耳盗铃者一要有诚慎之心,二需衾影而愧,懂得敬畏。这是爱的严格律令,也是知识的。
(微博摘录)



描述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