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知网
主题 : 深圳《特区文学》诗人联读荐诗——陈让的诗、窦凤晓的诗作者:子梵梅
级别: 创始人
0楼  发表于: 2015-07-28  

深圳《特区文学》诗人联读荐诗——陈让的诗、窦凤晓的诗作者:子梵梅

枯燥的现实与迷醉的遐想之间的和解

  

  诗人:陈让

  诗作:《有时虚度》

  推荐:子梵梅



  这个诗人我认识,我不想提及他刚刚的离世给人的悲痛,也不想说他的才华。只想说,一个寂静的人,上帝赠与他的孤独是丰厚的,他的一辈子只需在原地,通过游历内心达到对自己的发现,就足以交代他那只有30年的短暂一生。

这首诗的境况,是我们日常的境况,在狭小的房间里酝酿巨大的风暴,一个人跟自己进行和平的甚至是预先妥协的谈判,最后和解地放弃了,站起来拍拍身上的旧尘,宽慰而无求地说:“就这样吧。”也许你会说这里面有无奈,我可不这么看,我宁可说是生的淡然,也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现实,“吃完手中的葵花籽/我不会起身采朵葵花来”,葵花籽吃完了,至于葵花,就留给你们去采摘吧。现实的处境很清晰,关于葵花的幻境,因为明白那是幻境,所以安于坐在原地不动。当然,这样看似不动,其实已经给我们制造了内心的狂澜,并给出了活着时必须的勇气。

作者自己定位为这有点在“虚度”。我看见的是常态,是众生的常态。闲时骑车出去逛逛,在路上与熟悉或不熟悉的人寒暄几句无关紧要的话,淘些喜欢的旧书或石头,做一些连自己也明白不过是美梦的“璞玉”之想,然后无所事事地回来。在外面的世界,常常有某种危机潜伏在一个人行走的周遭,这危机不是来自自身,而是来自环境,人流,物欲,车水马龙,随时看得见的生活的危机等等,老板随口的附和和敷衍,这都是真实可触的。敷衍也是要的,然而终究危险,不如回到自己的屋子里,对着自我空间遐想来得安全可靠。

一首28行的诗,用了整半首14行的篇幅记述庸常的生活,但你能说那是简单的日常流水账吗?一首貌似无聊的诗,其实是一个人一生的境况。这境况倒未必是潦倒,它提供了生活的要义:明确自己不想做什么,可以做什么,最后只做什么。所以,这是一首无聊之聊的、理智的诗,由于其在下半部分恰到好处的遐想,对着一个没有形象的名字,对着一只没有照片的相框,在象征过去时代的收音机的嘈杂背景声中,完成了很重要的作为一个诗人的构思,最后把自己悄悄带回。在枯燥的现实与迷醉的遐想之间,他们和解了。

  

  有时虚度


  ·陈让


  寒暄?我倒也会。
  譬如多日不见你胖了。
  再者今天天气真好。
  此后就是一个人骑车去左海。
  有时从二环路走,
  其间穿过一条隧道,不是很长;
  有时沿着白马河,
  循着805路车的线路。
  更多时候我是从二环路走。
  在公园里淘几本旧书,
  或者是一块石头。
  难保它不是璞玉,
  老板是不是?
  老板说,谁也说不准。
  我并不常出门而去,
  麻烦别人做些模糊的回答,
  毕竟小小的疑问
  都需要极大的勇气。
  一个人的房间
  也有耗尽勇气的地方,
  依赖收音机消弭寂和静。
  想到一个名字,
  但它失去了形象。
  没有相片的相框让我觉得
  上面可以是一张风景画。
  之前也就是漂亮的山水吧?
  吃完手中葵花籽,
  我不会起身采朵葵花来。

  



冒险之旅


  诗人:窦凤晓

  诗作:《咖啡馆》

  推荐:子梵梅



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作者首句就把主体给了咖啡馆,“她”则自始至终成为咖啡馆的客体。“咖啡馆”一直贯穿于整首诗里,成为主导者和支配者。在这首诗里,表现作者的聪明和自知还在于,“她”是一个不够冷静的人,需要咖啡馆来修正身心。表面上看,“她”希望这一夜能够不至于“失事”,安全地度过这一夜(这一生)。实际上可以看见“她”在深夜跃跃欲试的兴奋,“她”想获得平衡和理智,最后只得依靠外力的醍醐灌顶,方能摆脱事故发生带来的干扰。

“咖啡馆”这个意象并不好写,虽然它是一个发生故事的地方,,一个存在各种可能、暧昧不清的地方,但历来多少中外高手坐在咖啡馆里诞生了多少名篇,现在已经乏善可陈,要想在“咖啡馆”里完成一次“好诗的构建”,它真不是一个理想之地。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验,在写作刚刚开始之时,仅仅凭借一点感觉,弃之可惜,写之味淡。果然,一首短诗落笔已有好几行,我们仍然觉得百无聊赖。来到中途,我几乎都认为这是一首平庸之作,一切静寂无神,想必作者走到这里也觉得不如意,不过是顺笔而下,捎带记录罢了。估计她也和我一样,不曾去预估后面将要出现的“冰雹”。

虽然所谓“点睛之笔”如今于诗歌看来已然俗套,结尾处的巧妙一击也很难提升一首诗的质地,但是,这个“冰雹”比较例外,它确实击中了这首诗的要害部位,使这首平淡无奇的诗,突然间陡峭起来,也使“她”在这家咖啡馆的全部期待获得了报偿。这中间的媒介源于一本书,就是这本书大大增加了咖啡馆的新鲜度,不但保持了现实场景里“从未遇到相似的两个人,两个情节”,每临常新的良好感觉,而且意外地寻找到验证——与其说“一部难以启齿的人类史”“差点失事”,倒不如说是“她”差点在“自己那里”失事。

当然,也正是这一句败笔,使这首诗“差点失事”,因其大而无当。好在随后端上来的咖啡,把这个莫名的漏洞带了过去,才没有留下太大的硬伤。是啊,她也需要冷静下来,在一首短诗里,她这样做太冒险了。

  

  咖啡馆



  ·窦凤晓


  这间咖啡馆度过她
  许多时光
  有时是中午,有时下午,
  有时晚上。最晚的一次连月亮
  都准备打烊了,她还留在
  一盏十五烛的灯光下,两眼熠熠生辉
  在咖啡馆,她从未遇到
  相似的两个人,两个情节
  这次和那次
  总有不同发现
  有一次,在一本书中她读到近似的
  意象,但作者立刻掉转了话题
  令一部难以启齿的人类史
  差点失事
  好在咖啡马上端了上来
  那时候她真希望
  咖啡馆不仅供应咖啡
  还供应冰雹

收藏于 2012-05-31
描述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