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知网
主题 : 刺客隐娘的道德律
级别: 创始人
0楼  发表于: 2016-03-07  

刺客隐娘的道德律




]睡不着,起来写影评。
《刺客聂隐娘》的票房料是好不了。一刷的时候,朋友第一时间派人去抢票,怕像前段档的《捉妖记》等电影一样,排长队买不了。影院的空间实际很小,也就是二百座的样子。
但去了一看,座位空了不少。昨晚二刷更是寥寥二三十人,基本是包场的节奏了。
在电影事业中一意孤往的侯导,以他数十年道行,一定提前料到了这个局面。
资料说:影片整整做了八年,37次易稿,用去44万尺胶片,耗资近亿。这何尝不是另一版本的“青鸾舞镜”呢?
有人说看不懂这个片子,长镜头太多,对白太文,情节跳跃,语焉不详。其实就故事情节而言,很简单:聂隐娘,作为专业刺客,她的天职是有令必行地完任务,让她杀谁她就杀谁。可是,在独立完成了一件作业后(电影中只交代了一桩),她的拗劲儿上来了:这也不杀,那也不杀,“小儿可爱未便下手”不杀,“杀其一人多人遭殃”不杀。最后,干脆与大BOSS师傅来了个割袍断义,直接把刺客工作给辞掉了。一个刺客,怎么想那么多呢?从专业角度讲,执行才是天分,究源难免跑偏了。
侯导在影片造景方面,真是苦心孤诣下了大量的功夫。这部号称“可能是二十一世纪最后一部胶片片”真的没有枉费胶片:每一帧镜头,都是一幅完备的画面。在构图、色彩上,四平八稳,精微大气,极用工、极出彩。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素描画、水墨画、油画,在人物出场的设计上,则可以直接代入脑海中储备的各种唐代名画。在人物打斗场景中,影片直接否掉了吊威亚乱飞的惯常武打场面,基本上是徒手相搏,几招制敌,没有任何的血腥。这倒非常吻合唐传奇中原著叙述。在细节处理上,人物对白很少,波诡云谲的情节大都体现在人物表情和肢体动作上,在这方面,几位重要角色都是表情大师,诠释得非常到位。
声音。音效是不得不提的一个特别出彩的方面。主角聂隐娘,聂字从耳,正体字则有三耳,可以听人之未听。静止于微动的画面中,风经过的声音,叶子晃动的声音,孤鸟与群鸟的声音,甚至云涌起的声音,屏息的压抑声息,人之间嘴唇翕动不闻其声的缄默之音,在侯氏远镜头和静画面的高逼格电影语言中极为突出。在这方面,要讲影院的不解风情了。这部叫好不叫座的电影显然没有被足够重视,如果音量稍稍放大两档,估计会有更加精微的听觉体验。
色彩。唐代色彩是什么语言风格?其时是吾国极盛时期,片中晚唐则是藩镇割据,盛极而衰,颓而未倾之时,犹不失盛唐“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繁荣气象。在其时政权式微的政治大背景下,于极盛的色彩中,映衬出一种不言自明的悲哀,这个悲哀与聂隐娘几乎贯穿全剧的面无表情下隐藏的悲哀可以将家国小我贯串呼应起来。藩王田季安是重金、正红,漆黑;其正妻为红,妾以橘为多,但因为受宠,其房内陈设又多为金红;聂父母为隐忍恰当的黑色、浅藕荷色;聂师公主道姑是象征光明正义的白色,聂隐娘本人则是紧身黑衣,夹驳红色线条。
隐喻。片中甫一开始出现的“青鸾舞镜”自是最重要的隐喻,由此推导出整个片子“一个人,没有同类”的人生况境,同时隐指侯导孤往以求的艺术使命。其余还有玉玦(寓决绝意:公主得此玉玦为体现藩镇自守,与朝廷的决绝,隐娘还玦是体现与少年时期情人的决绝);羊角匕首(羊性至柔,匕首至刚。羊角匕首糅为一体作为隐娘的安身立命之物,则寓意她是一位至柔至刚之人,心地纯然,心性刚烈,对世界有独立的判断和认识,虽武功至高无敌已臻化境,并不甘为一架杀人机器);黑白装扮:不消说,黑白两色在古典语境中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取命双煞黑白无常,这与二位的刺客身份相符,而师傅着白,寓其为权力的载体,是施命者,徒弟着黑,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受命者,灵魂被囚禁,不需要也不允许有自己的判断。但黑衣上缠红线,寓意其使命虽如此,但她的灵魂,是受难的天使,只待恰当时候,就会拨乱反正,从黑暗中跳脱出来,做想做的自己。磨镜少年的“镜”对应“青鸾舞镜”之镜:磨镜少年的镜子照出人心柔软,人间桃花源,青鸾舞镜之镜则令青鸾“一照之下,悲鸣而终”,正是嘉诚公主的命运、当时晚唐藩镇的命运,也是隐娘青涩难言的少年时期的命运。青鸾舞镜典故在先,磨镜少年在后出现,是否寓意着隐娘命运的转折,彻底由暗转亮?
影片中的爱情也是幽微曲折。隐娘与田季安的爱由田之口向第三者——他的新欢亲述,是冷静的第三人称,没有明确的情感倾向;在后来隐娘因瑚姬的惺惺相惜有感于心出手相救,却被藩王田季安误认为她是加害人,再三、再四拔剑相向,这份早已僵死的感情到此时才真正冷如死灰。此时,才真是“为窈七不平”啊!然而世间感情,无非如此。田元氏与田季安,是心怀鬼胎的政治联姻,有何爱情可言;瑚姬与田季安,是藤与树,乏善可陈,不消多说。动人之处是磨镜少年与隐娘,隐娘唯一的内心流露是向着磨镜少年倾吐的,整部电影中,隐娘唯一的一次展颜而笑,是为磨镜少年。而磨镜少年雀跃着突然奔出,也正是因为,他早于观众,看到了信守诺言重新回来的聂隐娘。
舒淇扮演的聂隐娘在整部影片中一直木着一张脸,表情没有太大的变化落差。这固然因为她的刺客身份,当然会酷一点,更是因为她内心悲苦难言而行于表面,难有亮色。她木着一张脸,在树林里、在屋顶上、在庭院中、在走廊里、在破败的民房里“笨笨的走在走去”(朱天文语),微微的外八字,一身黑衣,两眼坦白,那个样子真是让我爱极了这个角色,这个演员。
最后,也是重中之重的,我要写一下聂隐娘“内心的道德律”问题。康德说过:“世上最使我们震撼的是头顶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那么,刺客聂隐娘遵循的道德律究竟是什么呢?
放于国家大环境当中,藩镇割据,与朝廷关系若即若离,作为藩镇重臣,所应当维护的秩序即是藩镇的利益指向。两小无猜的少年情侣即是为政治利益所拆分,而强行切入的第三方田元氏(精精儿),又有其自成一体的利益团体。道姑公主名为“事天不事鬼”,替天行道行侠仗义,也不过以行道为名,维护代表朝廷的利益。她从隐娘父母手中发现隐娘这个从小“像凤凰”一样孤标高格的姑娘,内心坚固,是块好刺客坯子,而强行将她从父母处带走,用代表朝廷的“公主”身份向聂峰夫妇发令,后者以大局为重,不得不从,遵循的还是政治的道德律。从“师徒”角度讲,这个关系本身就是一个秩序一种规范,隐娘必须有令必行,这是古代君臣父子师徒的道德律也是一位刺客的职业守则。
但缠红线着黑衣的聂隐娘,在形如大鸟,杀人于无形的天下无敌(连师傅也不敌)的强大刺客外壳下,是一颗柔软的心、纯净的心、善良的心,少女心。她木然的面部表情隐现着带着点天真看不懂不认可然并卵的执拗,正因其重点在于执拗,才会对所受律令追本溯源,才会明辨是非,有可为,有不可为。她的心智才是她最终遵循的秩序。她的脸,她的心从何时明亮的?从遇到武功三脚猫就敢救人的磨镜少年开始的?还是从听到倚在前情人怀中的瑚姬说出“为窈七不平”这句话开始?她木然的表情下,那“人性”的一动,那点希望,是多么动人,多么痛,包含着隐秘的欢喜。她年仅十八岁,但心却早就死过了,不是在师傅手里训练而成的死心,而是像一只凤凰一样高高飞在树杪那时就开始遭受地火的炙烤了。只从到了磨镜少年的出现,她才得以敞开内心,坦然涅槃,与师傅割袍断义,把匕首归还羊角。
这部埋藏无数包袱、处处设坎设限、造就无数理解隔膜,跟粉丝说“无所谓”,跟票房过不去的电影,人物动作简单笨拙,表情木然克制,对白文白夹杂,情节缓慢佶屈聱牙,在这个不炫技就会死的电影时代,不但拒绝而且睥睨特效和后期电脑制作——看上去有太多低层级的失误——但随你怎么喷,光从创作团队“影片做了八年,37次易稿,用去44万尺胶片,耗资近亿”的制作来看,侯导是铁了心要表这个态要为自己和少数人做这个东西了,不惮于没有听众,自说自话。场景之讲究,服饰之华美,却既无糖水之虞也无口水之失。喜欢的人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转过头来看:“原来你还在这里”!

                                                                                                                       2015-9-2,4:45-7:40

描述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