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知网
主题 : 杨键对话窦凤晓(一)
级别: 创始人
0楼  发表于: 2021-03-03  

杨键对话窦凤晓(一)




杨键:你对童年怎么看?
窦凤晓:童年是时时刻刻皆草蛇灰线伏行向永恒的下一秒。

杨键:你对故乡怎么看?
窦凤晓:故乡就是骨相,它塑成了我。幸运的是故乡恰好是我喜欢的模样,也就是说,我还是蛮喜欢故乡塑成的这个我。
然而常觉得存在另外一个故乡,必将有一天,我会将它辨认出来、向它回归。

杨键:你对自己的诗怎么看?
窦凤晓:对自己的诗大体不满,因为我的写作时态度往往漫不经心,又对诗的成色十分认真讲究。也许这个不满更多的是对诗的抱歉,因为自己不够虔诚,否则可以完成的更好些。
诗总是在半途。

杨键:你对传统怎么看?
窦凤晓:从诗歌角度来讲,我倾向于尝试探索一条“继承而后打破”的动线。从古体诗、古文里面,常常能遇到令人一激灵的东西,那种东西从传统中传递出来,感受却是当下的,或者往前稍跨一步,带有一定未来色彩的,并非共时性这么简单。我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去了解诗歌传统给予现代诗歌所触发出的这种现代性的原理,也做过一点儿尝试。

杨键: 你有宗教信仰吗?
窦凤晓:没有。

杨键:你的诗与时代的关系?
窦凤晓:主观上没有特别关照时代。我习惯于形而上的、颇为自我的表达,但诗是无法脱节于时代的。某个角度它们并行不悖。

杨键:你每天写作吗?
窦凤晓:立过这个flag,但没做到。

杨键:你最爱读哪些书?
窦凤晓:读书很杂,哲学类是偏爱的,还有自然社会学科的。纯诗的阅读少了,这当然也是缺陷。会追踪一些诗人的诗学著作。小说已经很少读了。最近在读《传习录》。

杨键:今天的诗人对外国诗人的熟悉程度远超对中国古典诗人的熟悉程度,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窦凤晓:这是网络时代带来的必然性。但外国诗人的作品如果用古文、古体诗来译介,外国诗人与古典诗人将对于阅读者来说就没这么壁垒分明了。这显然不可能。世界已经横向打开,古典诗人只合成为文字版的乡愁,而不是赖以为生的水和米了。

杨键:你如何看文脉在各地的中断,有什么好的解决之道?
窦凤晓:文脉的中断?是指古典与现代性形成断崖式的割裂吗?我觉得我们应该接受这个事实。但古典仍然会在某个群体以它能够施以影响的形式,向着未来源源不断地发散魅力。

杨键:你读《论语》吗?你读《道德经》吗?你读过佛经吗?
窦凤晓:读论语。道德经与佛经皆略有接触,不敢称读过。

杨键:你对人这个字怎么看?
窦凤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智慧也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

杨键:你对爱与仁这两个字怎么看?
窦凤晓:爱与仁是应是个人立身行事的准则。

杨键:道与德是汉语的源头吗?
窦凤晓:我不这么认为。

杨键:阴柔与阳刚,孰轻孰重?
窦凤晓:相克相生,相辅相成。南极与北极、正极与负极孰轻孰重?

杨键:现实的真相与生命的真相,孰轻孰重?
答:以我粗浅的了解,现实即生命吧。可以脱下现实的氧气罩,自成一体地存在吗?

杨键:儒释道精神在当代汉语的写作里几乎不起作用,如何重建?
窦凤晓:为何需要重建?

杨键:人性是本善还是本恶?
窦凤晓:善恶是个道德命题,道德则是由阶级立场决定的。且看立场在哪。

杨键:你的世界观是什么?
窦凤晓:我尊重一切现实存在。王阳明说: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我看花时,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对世界更多的认识基于对自己更大的打开,这是自我修养的严肃要求。

杨键:大部分汉语诗人没有来世的观念,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窦凤晓:我没有开悟,不了解人有没有来世。但我知道好的诗歌总是有它的来世。

杨键:古典诗歌里有自然之乐与人伦之乐,现代汉语诗歌的欢乐在哪里?
窦凤晓:我的认识是现代汉语诗歌对欢乐没有什么特别的迫切需求。欢乐与否不是诗的首要问题。

杨键:你如何看待诗歌的声音问题?
窦凤晓:声音问题是指节奏与韵律吗?其实我比较赞赏崎岖一点的、口感不那么好的、膈应的东西,通常讲的晦涩即是。

杨键:你认为诗人的精神核心是什么?
窦凤晓:求真。

杨键:你诗歌的最高理想是怎样的?
窦凤晓:最高理想太高了,我无法想象。我希望自己写出的每一首诗自己都满意,其实这也蛮难的。

杨键:你为什么要写诗?
窦凤晓:诗在那里,要求你写出它。

杨键:你对死亡怎么看?谈谈你经历的印象最深的一次死亡经验。
窦凤晓:我不知道,我唯一经历过的死亡场面就是我九十多岁高龄的祖母离世。我知道死亡是必然的,但还是需要一个过程。
我还是太懦弱。

杨键:如果有来生,你还做诗人吗?
窦凤晓:不一定呢,来生我可能会是个好的设计师、手工业者、园丁、管道工、更专注的跑者,诗会不会再次找上门来呢要看我是否仍有今生的造化。

杨键:你最美好的记忆是什么?
窦凤晓:啊,美好的记忆不要惊动它,就让它安静地待着吧。

杨键:你的写作是为诗,还是为人生的?
窦凤晓:我为“此刻”写,这很确定。

杨键:你去菜市场吗?
窦凤晓:当然。我虽怕热闹,一逛商场就焦虑,但很喜欢逛菜市场呢。菜市场的市井气反而能抚慰人,让人沉静下来。蔬菜和花卉特别治愈,虽没啥需要治愈的,但它们就是那么可人,等你将它们一一认领,等着成为“你的菜”。有一次我还在市场上买到一只蝈蝈,它在阳台上叫了好几个月,终于寿终正寝。它也帮我完成了好几首诗,还蛮不错的。



(2020-7-11)
描述
快速回复